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项目动态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蜀新联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 浏览次数:22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行业战略转型的浪潮加速奔涌,交通设计院公司厚积薄发,以历年来丰硕科研成果为基础,提前一年创新布局的科技成果转化新赛道——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蜀新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奋进之姿点燃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一年来,蜀新公司始终坚持构建关键核心专利成果转化产业链,探索成果孵化转化路径,成立首年即实现盈利突破的目标。

图片1.png

 

作为交通设计院公司积极响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立的专业化平台,蜀新公司成立之初即锚定蜀道集团重大战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方向,在依托交通设计院公司“四中心、一基地”研发平台基础上,基于多年来对行业和市场的深度理解,聚焦绿色低碳技术、装配式结构、特殊自然条件下工程技术、新材料等领域,进行高价值专利成果的孵化转化。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导向不足、机制体制不明确等三大突出问题,立足“科技成果—概念验证—超前孵化—小试中试—产业化”全流程,着力培养深度了解市场需求、熟悉商业模式和产品销售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打造“从1到无穷”的关键专利孵化转化链条。公司成立即成功纳入蜀道集团战略性新兴企业清单。

图片2.png

图片3.png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加速驱动,涌现了一大批高价值专利成果,但由于政策导向的不断更新、跨专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传统行业专家在评估专利价值时难以融合海量、跨域、动态的政策、市场与产业数据,极易陷入“思维固化、经验依赖”的困境,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始终在“圈内转”,从而形成了专利评估的“行业壁垒”。为深度解决高价值专利从“成果端”到“产品端”的评估决策障碍,蜀新公司自主研发交通行业自适应大模型专利评估与转化决策平台——“蜀科”智能系统。该系统以国家标准中五元价值评估体系为准则,以涵盖政策、标准、市场信息等资源的动态数据库为基础支撑,建立“检索增强生成(RAG)+交通垂直领域大模型”的智能引擎,针对多种转化模式动态推演最优路径和合作伙伴,从而实现成果供给、转化决策、资本投资、政府管理等四大场景应用服务。其作为一款“看得懂行业术语、说得清行业趋势”的“行业专精”,加速推动了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图片4.png

 

 

图片5.png

 

作为交通设计院公司科技创新引领“增长极”,蜀新公司坚持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加快推动既有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已完成首批蜀新系列软件、锚墩式防护网、磷石膏混合料、装配式PC构件等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得蜀道集团推广应用支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省内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航运枢纽等交通基础建设之中。

应用情况:

“蜀新绿碳”排放核算平台可有效解决目前公路项目层面的碳排放估算不准确的问题,为项目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撑。目前已完成金西、郎川、康炉、天眉乐等多条高速及国道G244、省道S227等国省干道的精准碳排放核算。

正交异性无缝伸缩装置可普遍适配于各类公路桥梁,明显提升行车平稳性和舒适性,减少因车辆冲击引起的桥梁病害。目前已在成南高速扩容项目LJ7标段跨骑龙公路中桥和跨桂竹路大桥中开展了中试推广应用。

装配式钢棚洞创新采用分级分层防护理念,不仅可作为永久结构对山区公路高位崩塌地质灾害点进行处置,还可作为临时结构在灾害发生后应用于应急抢险保通。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省道S467凉山昭觉县地灾整治项目和国道G318线西藏八宿县试验段项目。

非金属骨架超薄高韧混凝土盖板摒弃了传统的钢筋和铁丝网,采用天然纤维网和天然纤维筋形成自研骨架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边沟。目前已在G4216线金宁段、宁攀段高速公路项目、雀儿山隧道等项目中试推广应用超100万块。

“经天路图”数字化产品是一款集无纸化外业调查、高精度数据融合、高效设计、数据协同于一体的交通勘察设计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天眉乐、德会、郎川、自永等重大高速公路项目推广应用,屡次获施工应用单位好评,极大降低了施工前期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联系我们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蜀道云上城12号楼(和顺路一段366号)
电话
028-86925954
传真
028-86912819

扫码关注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 | 蜀ICP备05020058号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1146号技术支持:明腾网络